发布时间:2019-11-21 浏览:
关慎伟:我的母亲陈鮇
我的母亲陈鮇,广东恩平人,出生于1918年2月25日(元宵节),在2007年4月23日早上突然地离开了我们,享年89周岁。是贵州医科大学1943届毕业生。妈妈出身自医学世家,外公陈漠是中国最早公派到日本留学学习西医的一代人,曾参加过孙中山的北伐军,任军医司少将司长,后来定居上海自开了诊所。妈妈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大家庭中。
妈妈年轻时顺利地先后考入同济高中,同济大学读书、学医,后来她听说美国协和与贵阳医学院联合,她未与家人商量自作主张,就和一位女同学(包启媛)一起转学到了贵医,并在国立贵阳医学院学习,直至1943年毕业。
一九四四年八月十二号结婚照
母亲勤奋、敬业,德高望重。
妈妈毕业后,先是在外公的诊所里工作了一段时间,1949年到沈阳妇婴医院儿科工作。1960年跟随我的父亲(同济大学毕业,1960年苏联欲撤回专家的前夕,被冶金部从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调往洛阳铜加工厂)调到洛阳河南科技大学一附院(原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)工作,任儿科主任直至退休。
当年,妈妈曾在洛阳医学院任课,是教授级主任医师。同时,她在医院还担负了临床繁忙的儿科主任工作。母亲具有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,在洛阳的几十年里,一直是家喻户晓的最著名的儿科专家,救治病患儿无数。
母亲在学校里学的是西医,后来又曾到北京进修过中医。她先后在《中华医学》杂志、洛阳医学院专刊等医学文献上发表过20余篇论文,在河南省,洛阳市的医学、儿科学会任职。她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,研制过治疗患儿腹泻的“秋泄散”等多种中成药,疗效显著。许多人都夸她对病患诊断得既快又准,只需花费极少的钱就能很快地治好病。
母亲在医院的门诊病人总是最多,排的队也最长,一天有时能看200多人,有时甚至超过250人,用她自己的话说,比我外公看的病人都多,工作非常繁忙。回到家里,也经常有人慕名上门求医问药,她常常放下碗筷,先解决了问题再接着吃饭。有时晚上也常常被人接去看病或会诊。
文革期间,她多次参加农村工作医疗队到洛阳郊区辛店,栾川县最偏远的冷水乡等条件艰苦、缺医少药的农村,一待就是数月或半年,为当地农民服务,在那儿,她曾为患儿献过血,还长期地从技术和经济上帮助过农村医生。
走在巡回医疗的路上
母亲医德高尚,性格耿直,从不收取病人和家属的任何礼物,对送礼的人和看门诊不排队的人,她会直言批评,不留情面,而对求医的病人则满腔热忱,认真负责。《洛阳日报》上曾至少二次报道过她的事迹。
母亲还曾是数届洛阳市人民代表,市政协第九、十、十一届委员,为社会献言献策,早在1982年左右就在她的提案上列举了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各方面的污染,提议限制和禁止大规模燃放烟花爆竹。
一九五七年我们一家在沈阳,中间的是我们的外婆
母亲是家中的贤妻良母。
我的父亲是在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前夕被调入洛阳铜加工厂(原黄河冶炼厂)的,在苏联专家短暂交接,撤走图纸之后,厂里正在安装、试车和投产的设备问题很多,负责全厂设备的父亲非常繁忙,晚上、半夜三更也电话不断,妈妈为父亲亲手缝制了单的、夹的和棉的像浴袍一样的长袍,方便他夜里起床接打电话。
1960年前后,正是国家遭受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时期,为了家人能吃饱,妈妈却因营养不良,浮肿而住过院。
1984年妈妈67岁,那年70岁的父亲退休了,尽管医院再三挽留,妈妈还是坚持办理了退休,一是为了早让年轻医生接任,二是为了能够陪伴在刚退休的父亲身边。
妈妈极重视对子女的教育。
她一直教育我们要爱国家,爱人民。她和父亲在我们小的时候,就教我们唱当年的《毕业歌》、《松花江上》、《渔光曲》等抗日歌曲,给我们讲述抗战期间他们的亲身感受和随学校迁往大西南的经历。
妈妈教育我们要诚实做人,要终生不断地学习,要做既聪明又勤奋的人。她总是对我们循循善诱,在家中从未见过她发过脾气。
她尽量地给我们找好的学校,在新的小学里,我参加过洛阳市的航模比赛,取得了第四名,受到了学校的表扬。我还有幸参加了洛阳市第一届夏令营,在夏令营开幕式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。甚至在我初中没上完就下乡之后,妈妈还对我说,你们现在都不读书了怎么行,哪怕是毛主席著作也要读哇!你就读毛选吧!我下乡期间就只读了毛选四卷,写了日记,曾经被评为所在县、地区的先进知青代表。
我参加工作后,父母督促和支持我们努力学习,填补知识的空白。在我的孩子3岁那年,1983年,我和爱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补习,一起考上了电大。父母支持我们学习,帮助我们带孩子(3--6岁)三年,我和爱人在电大的成绩都很好,是父母的支持,让我们顺利地取得了大专毕业证。
我的哥哥是文革前考入大学的,是高级工程师。
妈妈也为弟弟转过更好的小学。我的弟弟在下乡期间,坚持学习,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就考入了上海复旦大学,继而又考上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,后来又到美国完成了研究生,博士,博士后的学业,曾在美国高磁研究院工作,后来一直在美国大学中做研究工作。
妈妈心地善良,带着外婆一起生活,为她送终。她也善待自己的所有亲戚和朋友。我结婚时,她教育我爱丈夫就要爱婆婆。
退休生活丰富多彩,晚年生活充满活力。
退休后的妈妈,阅读多种书报(含ChinaDaily),翻译过多篇英文的医学文章,偶尔写写小诗;每天早晨到牡丹广场练八段锦,打太极拳、剑,为爱好者辅导英语;参加单位组织的读书、合唱等活动;在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和绘画,曾参加“洛阳十姐妹”赴京画展,是其中的最年长者;去美国省亲、带孙女、在图书馆里学习,旅游;在国内旅游时,是善于登山的长者,67岁时她登上过华山顶峰,76岁时从前山登上黄山,80多岁时陪她的弟弟们去嵩山的三皇寨,比她小十余岁的弟弟们远赶不上她;和拳友(一起打太极拳锻炼的朋友)们走遍洛阳周边的景区,和他们一起游玩,聚餐。她在去世前一年的年底(88岁),她还和比小几岁的二位老同事一起去云南游览了大理、丽江和玉龙雪山。
67岁时登上华山顶峰
在美国加州欧文市
在洛阳牡丹广场
陪伴妈妈逛街乘坐公交车时,她看到有孕妇或行动不便的老人,年近九旬的妈妈总是要给别人让座。
就在妈妈去世的前几天,她还在小区的健身器材上荡腿锻炼;去世的前一天妈妈还参加了祝贺第二个曾孙女的百日家宴。
2007年4月23日早上5点多钟,应是妈妈起床去牡丹广场锻炼的时间,妈妈突感不适,父亲赶紧叫来了救护车送医,但是抢救无效,妈妈就这样突然地永远地离开了我们。
妈妈对生死看得很透彻,生前曾抄写过一首英文诗《Let me go》,多次讲到希望死后把自己的遗体交付医学教育,献给她终生钟爱、并为之工作一生的医学事业。但因为她走得太急,受到突然打击的父亲没有允许,最终未能按妈妈的遗愿去做。
2014年底,妈妈去世近八年,过了99.5周岁的父亲去世了,我们把父亲和母亲合葬在了洛阳仙鹤纪念园中。
母亲心地善良,性格温和,她品格高尚,睿智,勤奋,敬业,她的一生为国家,为人民,为家庭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。她充满活力的音容笑貌,孜孜不倦终生学习的精神将永远活在儿女的心中。
关慎伟
2019年元月8日
友情链接: 贵州医科大学 教育发展基金会 贵州省教育厅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
通讯地址:贵州省贵安新区大学城贵州医科大学 邮编:550025 邮箱:fgc@gmc.edu.cn 联系电话:0851-88552719
版权所有 © 贵州医科大学 黔ICP备12000314号-1 公网安备 52010302000012号